——記教育學院支教教師曹紅星
音樂是凈化心靈的良藥,也是凝結愛心傳遞的橋梁。教育學院副教授曹紅星正是憑借執著與堅定傳遞愛,來到革命老區金寨縣天堂寨同心小學支教,為山里娃插上夢想的翅膀,譜寫屬于自己的“音樂之聲”。
金寨天堂寨同心小學是合肥學院支持革命老區的小學教育指導點,致公黨安徽省委副主委、合肥學院校長吳春梅同志多次帶領學校有關單位負責人深入同心小學指導學校發展工作。
作為學校選派的支教幫扶教師,曹紅星承擔了同心小學五年級三個班的音樂課教學任務,他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態度,認真制定了支教教學計劃。針對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首先對學生進行五線譜和簡譜對照學習,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同時在教學過程插入唱歌課教學,傳授孩子們科學的發聲方法,運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紅歌。
支教老師的到來,就像打開了一扇窗,讓孩子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就像撒下一粒種,在孩子們的心田里播種憧憬未來的種子,相信總有一天會發芽,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長成參天大樹。
教學之余,曹紅星還從全校三到四年級六個班里遴選出四十名同學參加合唱團,每周三、周五下午,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排練了《唱支山歌給黨聽》《聽我說謝謝你》兩首合唱曲目。經過曹紅星的互動教學引導,合唱團的很多學生變得表現欲強烈、自信心大增,每次課程結束,學生們都不再怕生,主動圍著曹紅星交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音樂教育就是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以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曹紅星老師用愛與專業為同心小學的孩子們種下一顆種子。
音符引領,讓愛啟航。曹紅星經常與同心小學的老師交流溝通,針對性提出教學建議。同心小學音樂教師楊金金組建了葫蘆絲興趣班,針對學生的演奏情況,曹紅星向楊老師提出,建議學生排練樂曲時不要單純齊奏,而要合理增加多聲部教學。這有效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演奏水平。
亞里士多德說,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我們不知道學生將來長成什么樣子,但我們現在要給學生的是肥沃的生長土壤,是豐富的成長土壤。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曹紅星老師坦言:“一個學期的支教生活是短暫的,也是忙碌的、充實的!支教生活看起來平淡,但讓我受益匪淺,是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經歷,生命會因此更加豐富多彩,也將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動力。”
(教育學院)